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初中物理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多次实验

一、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这一实验目的通常体现在常规的测量类型实验之中。打个比方来说,在对物理课本的长进行探究时,应当在保障操作无误的基础上进行多次测量,以此来搜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平均值的方式得到书的长,为测量值的真实性提供应有的保障。又如,在对定值电阻的阻值进行检测时,在依据操作规范的基础上,改变电压与电流,对其阻值进行检测,紧接着再对其平均值进行计算,尽可能避免误差。在整个实验环节中,只进行一次实验出现误差大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只要进行多次实验就可以减少误差情况出现的概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实验即便进行了多次实验,然而依然也无法得到平均值,例如测量温水的温度、测量灯泡钨丝的阻值等。

二、通过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便于得出普遍规律

这一实验目的通常表现在规律类的探究实验中。通常情况下,这类实验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常规规律实验;其二,特殊测量性实验;其三,探究不同情况下的规律性实验。针对第一种情况来讲,在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时,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先让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紧接着通过采取改变动力、阻力等方式让杠杆再次平衡,并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实验数据,继而得出相应的规律。然而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剖析以后,有的小组得出了4N+5m=5N+4m即Fl+Ll=F2+L2这一结论。这正确吗?显然为了进一步增强实验的准确性,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普遍规律,降低因实验次数太少而得出偶然性的结论。就第二种状况而言,通过“伏安法”对小灯泡的阻值进行检测以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倘若进行平均值的处理是毫无现实意义的。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在不同的电压下,灯丝的电阻会随着灯丝的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只有经过多次实验以后才能得出“灯泡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在整个实验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相关规律,以此来减少实验次数不多得出的偶然性结论。对于第三种情况而言,在对液体压强和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时,应当多次改变压强计探头的方向、液体的密度。紧接着结合相关数据得出各种规律,当然在整个实验环节中,教师还使用了控制变量法。如,在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关系”进行探究时,在整个实验环节中,多次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出欧姆定律,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由此可见,在这类实验中,一定要进行多次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为规律的准确性提供应有的保障。

三、通过多次实验,便于寻找关系,得出结论

例如,对纸锥的下落速度进行检测的实验,在整个实验环节中,因为各组学生在具体实验时,无论是纸锥的下落高度还是纸锥本身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所以下落的速度并无规律可循。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会检测物体运动速度,同时还要讲解刻度尺与秒表的用法,促使他们可以灵活运用刻度尺与秒表,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数据,继而得出“同一个纸锥,下落的高度越高,下落的平均速度越快”这一结论。在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探究的前期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其一,要求学生测量不同滑轮组提同一重物的机械效率;其二,要求学生测量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重物时的机械效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可以在具体实验当中得出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显然在整个实验环节中,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检测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目标。在对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以及实际功率进行检测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难度系数并不是很高,关键在于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理解。其实,这个实验的关键点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也不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电流表与电压表,而是通过改变实际电压实现了改变实际功率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得出“当U实>U额时,P实>P额;U实=U额时,P实=P额;U实<U额时,P实<P额”这一结论。由此可见,以上这些实验都是比较典型的实验,教师在开展此类实验教学活动时只有通过多次实验,认真比较,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四、结语

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当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过程教学上,这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多次实验来说,大部分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所以教师在日常实验教学活动当中应当对过程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引导学生掌握多次实验的目的,继而对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更加清晰明了,从而顺利完成实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覃宁杰.初中物理多次实验应用例谈[J].新课程(中学),2015(9).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为什么会导致教师教学反思效果的缺失,笔者认为根本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

1.缺乏对教材细致地分析教学不可缺失教材,很多教师对“教科书”的认识不到位,仅仅关注中考要考查的知识,思考如何应试,缺乏对“教科书”系统地分析,错误地将“分析教材”与“阅读教材”等同.笔者认为,分析教材必须从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中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分布情况,教材如何呈现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价值是否与最新的技术相联系,是否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是否有更好的材料或操作作为教材的补充,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是否需要补充新的知识等等.

2.教师对学生的分析不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我们反思的重点、教材处理的中心,有效的教学必须考虑并落实学生的需要,必须以学生为中心.(1)以学生为中心,包含两层意思,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2)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分析,尊重知识的类别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事实上,初中物理老师通常不是班主任,一个人要教2~3个班,对学生的了解难以做到充分,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实施教学,教学策略自然难以做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基础,因此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为了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策略和情境设置上必须多样化,尽可能多地给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机会,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前的教学环境不佳,即使采用活动单导学,也需要反思学生学习的收获,而实际上,当前教师难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多元化角度开发教学的资源.笔者认为分析学生不能仅仅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目标.

二、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

1.抓预学良好的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活动单在课前预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完成活动单的同时,也就从整体上了解了相关的教学知识,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新课之前事先进行课前预习成果的提问反馈,也会督促学生进行预习.

2.抓课堂活动高效的课堂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总存在许多的困惑与疑问,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总是疑问重重,如何使初中物理课堂变得和谐轻松愉快?除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更重要的是要尽量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实践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例如,习题课教学,应自主提炼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及隐含信息,即找到解题的关键点,学生能自主分析并解决的问题.对已知条件及隐藏信息,教师要尽量放手给学生自我作答,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研究能得出结论的问题,让学生找到成就感,让学生努力地做到乐学,易学,从而实现高效性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网络化构建知识结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能强化学生的科学记忆,教师要尽量在知识总结阶段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的知识,从而建构知识网络,强化学生的科学记忆.教师要尽量做到网络化、结构化的教学,进而使知识系统、全面、完善.

4.及时地复习巩固根据遗忘规律,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及时地复习巩固能深化学生的理解运用.教师进行完新课的教学后,要及时布置相关作业,及时地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复习,教师要设计相关的作业评价,在作业的评价中进行等级细微的划分,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相应地鼓励性评价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物理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初中教学相对困难的主要学科。物理教学的困难之处有两点:首先是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因此没有创新性思维很难将其学好。其次是物理教学不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还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来进行辅助,实验教学不佳,物理教学成绩也会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要走创新教育道路,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做一分析和探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指导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提高物理教学成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物理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物理教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是物理教学需要培养专门的思维模式,因为物理知识具有冗杂性,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零散的知识点需要经过思维的链接才能构成完整的解题线索,所以在物理学习中,思维要缜密,逻辑架构能力要强大。其次是物理学习是理论和实验的结合,实验是理论的验证,而理论是实验的总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是物理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如果没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那么物理的学习也就不能更进一步。基于物理学习的种种特点,要想实现教学成果的提升,必须要进行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学思维

教学思维的创新是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必须要做到的内容,只有思维创新,教学实践才能进行相应的创新。思维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将主动教学改变为被动指导。在过去的教学思维中,老师们将自身定位为课堂的主体,采用主动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主动授课的思维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较为不利。人都有惰性,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创新教育中,要求老师将学生定位为课堂的主体,而自身则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来提升对于物理课堂的兴趣,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其次,对于物理学习的规律,老师们可以从旁指导,让学生们自己寻找,这种通过自身努力寻找而来的学习规律,对于学生的帮助更大,通过规律寻找,使学生们认识到物理学习的创新性,这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创新教育的重点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老师的主体地位不容动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一方面使得学生产生了思维惰性,另一方面因为教学缺乏新意,所以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厌倦感。为此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上升到课堂的主体,通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思维,避免学习厌倦感的产生和思维惰性的产生。其次就是要强化实验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偏理论而轻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实现理论和实验统一较为不利,所以在创新教育中,要把握好实验和理论的关系,通过强化实验教学来强化学生们对于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步骤。创新教学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目前的多媒体技术非常的便捷,所以在物理课堂中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实践,多媒体技术的突出优势在于可以将课堂不能实现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通过光和影的组合,学生们对于实验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其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会上升。其次就是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除去传统的满堂灌授课,老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实践合作探究式教学、实验法教学、情景模式教学等方式。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相长,也就是说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互相促进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创新教育中,不仅老师要改变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也要提高创新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配合,创新教育才能全面的实施,而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两方面来进行培养。

(一)强化探索,培养学生的求知创新能力

强化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而强化探索主要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也就是在课程中要加入一些探索求知的元素,总结而言就是需要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知识的深入和提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指导和提示让学生们完成探索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被调动,求知的自信和欲望被放大,这对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就是在课程实设计中,多一些实践性内容,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知识,这也是培养其探索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鼓励求异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鼓励求异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会有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些看法有的理论符合,有的和理论不符,甚至相去甚远,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不能急于否定学生的看法,这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了使学生们的思维更活性,思辨能力更强大,老师们应该积极鼓励这种求异质疑的想法,通过求异质疑的论辩,使学生们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结束语: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准备阶段,初中物理创新教育的实施对于学生们今后物理学习的帮助非常大。总而言之,物理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必须要尊重物理的发展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物理学习的规律,实现物理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娟.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67.

[2]王明清,杜培云.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亚太教育,2015,24:28.

[3]王明清,杜培云.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亚太教育,2015,23:112.

[4]霍瑞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意识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154.

作者:刘宝旺 单位:安徽省怀宁县振宁学校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思维探析

摘要: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在农村物理实验教学中,诱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变换思维角度,进行多途径、多方向、多侧面思考,从而设计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创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求多、求异、求新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训练,是开发农村学生的智力、培养农村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物理教学;思维;特征

1引言

物理实验教学的传统模式是通过模仿来领会掌握人总结的最基本的方法和知识技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则偏重于深刻性和逻辑性。这对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要的,但长此以往,势力必造成思维刻板、僵化,有碍思维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发展,使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狭窄、方法单一雷同。因此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应努力培养与创新性思维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萌发都将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2发散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

2.1发散思维的概念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各个方向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人的思维发散过程体现在对知识不断深化、迁移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根据实验所提供的信息、实验提出的器材、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从不同方向和不同方面来指导实验,寻找处理实验的多种方法。

2.2发散思维的特征

发散思维肯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主要特征。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即思考问题不受原有知识和方法的束缚对实验问题进行类比,联想进行形象化思维,对一些实验内容进行推测和猜想来达到解决实验问题的目的。对同一实验瓿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多侧面的思考,并进行实验解决问题。

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思维方式的灵活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要根据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以及独特性三方面去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1进行思维流畅性的训练

目的是使学生思路开阔流畅,联想丰富,能设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要教师从新的角度探寻新的途径,才利于培养学生“求多、求异、求新”的发散思维能力。此题解法多,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截图方法,有利于书本知识的综合起来加以应用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有利于对书本知识与概念的理解与吸收,实验技术的提高只有通过对基本知识的熟练与娴熟的运用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由此增强综合能力的提高。

3.2进行思维变通性的训练

变通性训练就是大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变换角度与方式去思考,多方位考虑,一体多解,从而提高应对问题的应变能力。

3.3进行思维独特性训练

所谓思维独特即可想到他人未曾想,他人未所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想思维方式去寻求突破。要求学生对对待解决的问题能够提出富有新意的、与众不同的解决设想和方案,敢于“标新立异”,如果用直尺测估如图a所示的瓶子的容积问题,通常做法行测出其主体部分一底面直径为d,高为h的圆柱体的容积,再测估出该柱体以上部分的容积,两者之和可作为瓶容积的近似值。但因上部形状不规则,此结果难以准确;而如将瓶中装上大半瓶水(图b),先测出h1和d的值求出容积V1,再将瓶口堵住倒置如图C所示,测出h2的值,则可求出瓶上部无水部分的容积V2,两者之和即为整个瓶子的容积。这样的测估既校较准确又富独创性。又如选择教材中某些章节让学生自学后,以与教材不同的组织方式和思路对同学试讲等等。在教学中应培养鼓励学生多进行实验、解题和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中思维独创性训练。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为中心的物理基础知识,然而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中及实验教学中,应强调变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现代心理学生认为,创造能力=各种量×发散思维,个人创造能力大小不一和他们的发散思维正比。本文就发散思维及其特征在农村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阐述,其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要真正起到实质性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广大教师通过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彦.论中学物理创新思维能力及培养[J].中学物理教与学,2002,(7):4.

[2]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56-79.

[3]于克明.中学物理新思维[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05-112.

作者:陈廷虎 单位:宣威市阿都乡一中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研究

摘要:

培养中学生的动手精神和理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熟悉掌握专业技术和知识,是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简要探索。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操作;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多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能讲得清,学生听得懂,教学就算成功。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靠机械记忆去单纯模仿,缺乏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

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中的闪电、光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飞机的空中加油、船闸原理、“神六”的发射等等。都可以通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资料显示,让学生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初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内容时,笔者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外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当看完录像后,笔者提出问题:“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没等笔者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像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学生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但紧跟着又有学生提出了新的疑问“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在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思维下,笔者引入了本节课的内容《摩擦力》。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地保持下去。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初中物理理解能力包括: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和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对同一概念和规律的各种表达形式有清楚的认识,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认识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的抽象、概括。对于初中物理概念,要着重理解其定义、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等基础知识。初中物理重要规律有光的反射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对于这些定律,着重要理解定律内容,定律公式,适用范围,各物理量的关系,各物理量的单位,公式的变换。通过训练,培养运用物理规律的能力,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课本中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可以借助物理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如在“电流的磁场”一节中由于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在做奥斯特实验时,边做边提出下列问题:(1)导线上未通电前导线旁的小磁针北极指向什么方向?(2)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北极指向什么方向?(3)断电后小磁针北极指向如何转动?(4)改变导线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北极指向是否改变?然后引导学生将电流的磁场与磁体周围的磁场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分析,从而使学生理解并建立起电流的磁场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身心和心理上都还不定性。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理论,全然不了解当前社会对人的动手能力、操作性技能、综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现在的学校教育特别强调实践能力,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劳动。因此,应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和就业理念的教育。所谓职业精神,是指学生职业的选择,专业技能,就业去向,敬业爱岗等方面培养。所谓就业理念:是指学生就业为目的,树立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并能动手操作,以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的观念。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来确定主题;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活动主题;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确定主题;重组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确定主题;发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设计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生活实践实验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并非无本之木,它是在继承了以往学校的各项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的。在新课程实施前,学校就组织了许多活动,如春(秋)游活动、春(秋)运动会、夏(冬)令营活动、军训活动、科技节活动、读书周活动、巧手节活动以及各种内容的班队会活动等,这些传统的活动长期植根于学校,由学校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组织,学校在长期的运作中,无论从活动内容还是组织形式上,都为物理实验活动课程的实施积累了经验。因此可以与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结合,设计主题活动,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由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延伸出的主题设计。使其成为实验活动课程有机的组成部分,继承学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等在组织形式、内容上的精华,用它来丰富综合实验操作活动主题的内容,同时也为各类活动的课程化提供平台。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去组织学校的各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有效地防止学生“演”活动的现象。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将成为解决实验操作活动课程继承与发展问题的有效策略。

在组织实施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能力是一个人学习成功与否的根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问题得到解决后又有新问题出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不断攀升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知识,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最终达到知识的内化和理解,实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徐平.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1998.7.

[3]胡晓风.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理论和方法[J].江苏教育研究,1998(3):21.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4篇

(1)故事情境初中生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将初中物理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希望自己能帮助故事中的主人公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大气压”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海底隧道开挖工人从两岸开凿隧道,历经两年,隧道终于贯通.那高兴的劲儿就别提了.他们决定打开香槟酒好好地庆祝一番,可是,打开的香槟酒没有通常的泡沫,还好,香槟酒的味道不错.当他们喝完酒上岸的时候,觉得胃和肚子越来越胀,只好返回隧道里.讲完故事提出两个问题:①香槟酒的泡沫哪儿去了?是香槟酒过期了还是另有原因?②出隧道时“胃和肚子越来越胀”,返回隧道就没事了,什么原因?(2)诗词情境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诗句,恰当合理地引用能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对启发学生思维、调节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我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我引用了张继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虚拟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从正面理解有些概念、知识等较为抽象,用一个虚拟的场景,让学生从反面理解可以更准确、迅速.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我提问:假如没有了摩擦力,生活将会怎样?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后畅所欲言:人走不了路,车子没法开;用手拿不住笔,字也无法写出来;等等.

2.利用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许多多的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即使前人通过实验已经得出了结论,物理学习时,仍然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它,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探讨“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演示如下实验:在放有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枝铅笔,铅笔浮在水面上;放进一串钥匙,钥匙沉至杯底;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提问:把物体放进盐水里,可能会有几种情况发生?将鸡蛋取出放进另一个盛有清水的烧杯里,发现鸡蛋下沉:往清水里加盐,发现鸡蛋慢慢地往上浮.学生看到这些现象,被深深地吸引.同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钥匙会下沉,鸡蛋却会悬浮?鸡蛋放进清水和盐水里,为什么在盐水中上浮,而在清水中下沉?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论据;裁剪;分析;筛选

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以写记叙文为主,而议论文写作训练一般只在某个议论文单元后进行,训练频率低,缺乏系统性,且中考作文也很少要求写议论文,所以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总体上呈不断弱化趋势,很多学生只知道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却不知道如何有机、合理地运用各种要素。学生对论据的处理能力尤为欠缺。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简要谈谈学生议论文写作中论据处理的误区和相应的对策。

一、论据加工不到位

在使用论据,特别是在使用事实论据的时候,需要叙述论据。在这一环节,学生们常犯的错误是叙述面面俱到,太繁琐、太细致。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一定要学会围绕论点裁剪论据,切忌以叙代议。“将相和”是一个经典论据,可以用来证明很多论点。这个故事完整的叙述一般是: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害怕廉颇,可蔺相如说:“秦国不敢加兵于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我对廉颇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颇听说后,很惭愧,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写作时,要根据论点的不同对论据进行加工。如鸿铭《说宽容》片段:“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例文非常集中地使用了“留、调、换、删”等方法,根据论点的需要,以主人公蔺相如为核心组织论据,并将原文嵌于其中,完整、简明、清晰,是论据加工的典型手法。一般的论据通常会隐含多个含义,可以用来证明多个论点,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对论据进行合理加工。这就要求我们在叙述论据时不能面面俱到,而要紧扣论点,对原始论据裁剪加工,使其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二、论据使用太单一一篇议论文的论点

要想站得住脚,单凭某一个或某一类型的论据是很难实现的。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论据单一也是一大误区。请看习作《失败是成功之母》片段:失败是成功之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六百零五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零六。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的每一个新发明都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有的甚至要重来上千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这起码使我知道了有一千个办法行不通。”由此可见,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段论述虽然列举了两个事例,但读起来却没有什么说服力。一是因为这两个事例类型相同,都是外国人先失败后成功的故事,同类型的事例列举再多也会显得单一。二是文中的事例属于逸闻传说,可信度不高,没有代表性。如果在文段中加入一些我国历史上的经典事例,比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论证就会更有力。要想让论据丰富起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既要选用理论论据,也要选用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理、成语谚语等,事实论据可以是身边的人和事,可以是时事新闻,也可以是历史典故。在选用事实论据时,要注意选取不同类型的事实,避免因论据单一而缺乏说服力。比如写作《天才来自于勤奋》这样的文章,如果只列举自己身边因勤奋而成才的故事,那无论罗列多少事实,只能证明你周围有这样的可能,不能很好地说明普遍意义。因此,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不同种类的论据都要涉及,这样从时间、空间、领域等各方面选用不同论据,代表性更强,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论据也可以正反结合。有正有反,对比性强,证明论点更有力量。仍以《天才来自于勤奋》为例,除了列举天才来自勤奋之外,还可将方仲永之类的人物故事列举出来,收到从反面证明论点的效果。

三、论据分析不深刻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6篇

在具体账务处理中,财务处理方法不够科学,养老保险缴纳资金入账不合理、记录不准确,核算不真实。例如,在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中,根据社会养老保险应缴金额,贷记为“银行存款”科目,而借记为“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事业支出”等科目。在此过程中,如果事业单位出现差进,则需冲减借记科目,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的实际支出金额减少,对单位预算管理造成阻碍。同时,由于单位按规定应缴费数小于退休人员退休金领取数是保险缴费差进的原因,而冲减借记科目的处理方法将不能对退休金的实际支出金额进行准确反映,不利于资金流向管理。此外,一些事业单位为了避免红字在事业支出科目中出现,而将差进金额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从而隐瞒实际收益,使会计核算失真。在会计监督方面,财务单位、审计单位、人力资源单位的监督力度不足,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会计核算失真情况、资金挪用情况。

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开展养老保险缴费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分析相关政策,按照政策要求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内容、范围,规范会计行为。在具体财务管理中,单位根据自身具体的工作人员在职情况、退休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全面登记记录单位目前的退休员工人数及以往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结合当时、现在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查询退休金给予情况,动态调整目前的养老保险缴费要求。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理论知识、技术培训,使其熟练、全面掌握会计法律法规、社会养老保险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例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方面的法律规定、刚出台的养老保险政策,定期进行会计技能培训,学习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管好养老保险基金。

(二)加强管理个人账户,统一征缴标准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缴费财务管理存在的个人账务管理问题,财务管理部门应重视个人账户管理,明确账户内容,准确核算账目。例如,按照统一标准,在财务管理范围内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并在基金支出、收入账户中增设个人、统筹科目,确定账户明细,并独立核算个人、统筹科目,完善个人账户。同时,在个人账户管理中,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明确记录个人账户,查看个人账户的支出、收入,跟踪个人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情况、退休金的发放情况,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为了顺利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应增强征缴力度,统一征缴标准,例如,在统一地区,制定统一的社会养老金缴费标准、养老保险缴费比率、参保范围等,在预算管理中纳入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一标准评估各单位征缴情况,规范缴费标准。

(三)科学处理账务,加强财务监督针对目前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方法不科学,会计核算失真、不完整等情况,会计人员应提高会计素养,科学处理缴费财务。例如,按照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计算依据,在“其他收入”科目中记录退休人员应该领取的资金,在“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事业支出”科目中记录单位自身应承担的在职工作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并在“事业支出、退休金”科目中对实际支付退休人员的工资进行核算。按照此方法,更为准确地统计、核算退休人员资金、在职人员资金,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支出情况。此外,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审计单位、人力资源单位的沟通,收集财务信息,全面了解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情况,监督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情况,防范养老保险基金占用、挪用情况。

三、结语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计算机与传感器结合形成了具有捕获和处理信息功能和自动控制的智能化传感器。(1)智能化传感器不但能够执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而且还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结论判断的传感器系统。相当于计算机与传感器的综合体。(2)智能化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机械中。测控的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浓度、湿度等多项内容,其更重要的特性是传感器集成化程度高,可便利地与计算机结合,广泛应用污水行业中。从进水泵房开始,采用压力、流量传感器,可以取得准确的日处理污水能力的相关数字,从而量化生产量,也可以根据水量调节设备到最佳工作状态,保障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多功能传感器

通常情况下,一个传感器只能用来探测一种物理量,但是在污水处理等行业中,为了能够完美而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环境,往往需要同时测量大量的物理量。因此,就需要一种由若干种敏感元件组成的体积小巧而多种功能兼备的新型探测系统,借助于敏感元件中不同的物理结构或化学物质及其各不相同的表征方式,用单独一个传感器系统来同时实现多种传感器的功能。目前已经生产出将若干敏感元件综合装置在同一种材料或单独一块芯片上的一体化多功能传感器。(1)可以用来同时测量多种参数。比如:可以将一个温度探测器和一个湿度探测器配置在一起制造成一种新的传感器,这样就能够同时测量温度和湿度。(2)借助同一个传感器的不同效应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从而获取多种数据。(3)在不同的激励的条件下,同一个敏感元件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电压、电流或温度等激励条件均不相同的情况下,由若干中敏感元件组成的一个多功能传感器的特征可想而知将会有多么大的差别。(4)研究生产各种仿生传感器,在感触、刺激以及视听辨别等方面已经有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多种类型的多功能触觉传感器,组成仿生传感器,模仿人的特征测量物理量。由此可知,如果新型的多功能传感器用于污水处理行业,将从多角度地反应采样数据的真实状况;同时由于一机多能,不仅节约了资金,还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3总结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与研过程中教师都满足于教教材,不注重超出教材以外的知识的学习,心甘情愿地当“教书匠”,新课程改革倡导创新,创新意味着要超出教材以外进行思考,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素养,争做专家型教师,由于现在处于信息化时代,知识迅速增长和更新以及终身学习已成为新的生存理念,一个人一生必须不断进行继续学习,教师也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转变为一个学习型教师,新课程实施和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等,都要求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专业成长、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等方面跟上时展的步伐,同时教师不断学习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示范者.

1.2增添及时反馈与补偿环节教学不能只是教,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教与学,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上来,反馈的目的在于生成新的问题,便于及时地处理问题,这是宏观调控的过程,借助于这个环节有助于将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排除在学生的头脑之外.

1.3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新增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学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感性的,而且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于物理教学而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感需求,我们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设计让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2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识点教学

这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

2.1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了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个感性认识可以完成如下两个实验。

2.2如何激活学生的认知如果我们直接给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演示,那么学生的认知是浮于表面的,甚至有些学生连现象都记不住,更谈不上从现象出发归纳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结论.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相互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去猜想实验结果,最后在学生原理通了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验证.

友情链接